马甲包指的是换了一个壳子的app,这个换了新壳子的app通常拥有原来app的一切功能,当然也可能是原来app功能的一部分。
利益相关,我的主要业务就是做上架开发,兼职做做马甲包,感兴趣可以来聊
那为什么还要整一个马甲app呢?首先要了解的是苹果官方是禁止马甲包这种操作的,因为appstore本来位置有限,苹果公司为了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不建议app开发商们这么做,但是,为什么近些年马甲包的热度越来越高了呢?

主要还是以往内马甲包拥有很多方面的优势
- 覆盖更多的关键词,代表拥有了更多的流量入口
一个APP在后台只有100个关键词字符,所能覆盖的有效关键词十分有限。多个APP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关键词,尽可能的覆盖行业相关的关键词,占领流量入口。就像“牛皮癣”一样,甩都甩不掉,用户随便搜一个关键词,就展现出你的APP。有了更大曝光,自然就有更多的下载激活,也就达到了用户增长的目的。
这方面最经典的案例是之前的喜马拉雅FM,15年时他们做了大量马甲包,覆盖了海量关键词,那个时候在应用市场随便搜个关键词,喜马拉雅FM几乎都是排在第二位,可以说完美贯彻了马甲包获量的策略。
- 单纯的为主包服务,为主包导流
主APP与马甲包同属一个平台,用户的信息都是共享的,马甲包可以充当“僚机”全力辅助主APP做用户新增。马甲包所获得用户,均通过开屏广告、弹窗提示、插屏、push广告引导用户下载主APP,并可以实现安卓热更新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部分APP接入三方平台“网盟”进行相互导流
- 刷榜
刷榜有风险,利用马甲包即使被下架也没关系,马甲包刷到很好的位置,就有了用户量,进而产生价值
- ab测试等功能测试
如新功能测试:一款APP基本都需要不断更新迭代,如果新功能不符合用户需求,甚至对用户造成非常差的使用体验,会导致留存大幅下滑。因此在马甲包上随意测试,被验证后的需求再上到主APP,会极大的降低风险。
也可作为渠道试水,无法判断渠道带来用户质量如何,可以让渠道方对马甲包单独投放,然后导出马甲包用户数据,判断用户数量,以及在注册转化、付费率等指标上的表现,从而对渠道进行综合评估。除此之外,马甲包还可以作为AB测试、数据分析等试验的对象。
其实上面的4点,无非都是两个目的,导量以及抵御风险,只要大家把握这两个方向就好了,另外应用市场现在打击马甲包,大家需要多进行测试,总结失败原因,针对不同应用市场做好差异化运营。
现在随着应用市场自然增长量萎缩,引流的功能越来越被放大,总结来说目前最常见的两个功能就是导量和抗风险。目前马甲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了,比如最近接触到一些做aso优化的客户,老包因为早些年机刷的原因造成主包很多相关性很高的词被清,严重影响了应用商店获客的难度,马甲包拆分功能来代替主包进行吸量的案例越来越多了
同样的,目前一些灰产比如棋牌和体育类的现在由于平台管制越来越严格,不得不做出各种各样的马甲包来逃避监管,这一块的需求也是很旺盛的